上海6000元补贴到账!鼓励医护就该“狠狠”地发钱,请做到全国统一!
导读
他们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救人啊!
2023年第一天,#上海一线医护收到6000元补贴#冲上微博热搜。
图源:微博截图
有很多网友晒图,表示已经收到了这份补贴:
图源:微博截图
另外,收到补贴的医护们还收到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
“现正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为表达对一线医务人员由衷敬意和深深谢意,特此下拨阶段性一次性津贴6000元,预计将于今日(12月30日)入卡,感谢你们心怀大爱,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一份津贴,一份问候,这应该是医护人员收到的最暖心的“礼物”。
甚至所有网友都几乎表示支持:
“发得合情合理,医护太辛苦了”
“就该狠狠地发钱,请做到全国统一”
“赞成,主张一线医护多发一些”
……
这次补贴的发放,源于上海市卫健委近日发布的《关于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的工作意见》通知: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医务人员承担非常繁重工作任务,要进一步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通知要求,在落实绩效激励方面,按要求向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中直接参与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发放相关补助。
其实,不仅在上海,很多地区也已经发布了落实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通知:
1.职称评审优先申报:将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重要内容,在职称评聘中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
2.增加带薪休假:疫情结束后,为参加疫情处置的医务人员安排带薪休假,增加的带薪休假天数不含公休、法定节假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天数,可在两个年度内使用。
3.增核一次性绩效工资: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益目标完成好、承担任务重、风险程度高、考核优秀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核增的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次年核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各项补贴和支持以外,更让人感动的是医护的付出被大家所看到了!
01
他们都在拼尽全力“以命换命”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医护人员推到了聚光灯下,无数人请战一线、逆行而上,数千名医护被感染,数百名医护“牺牲”在一线。
李文亮、夏思思、刘智明、彭银华、宋英杰……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那次面对未知,他们在“以命换命”。
三年后,疫情防控的重大调整再次将医护人员推进大众视线里,依旧有很多医护被感染,依旧有人献出了生命。
23岁的医学研究生突发疾病,经专家团队全力抢救无效,因心源性猝死于2022年12月14日22点08分去世。
31岁的医生,网传感染新冠阳性后上岗劳累过度,于12月25日离世。后经医院权威人士回应“确有医生死亡一事,但无法确定是因新冠导致死亡,也不存在带病上岗情况”。
34岁的医生去世,后来经确认死于心肌炎,他们所就职的医院是区域医疗中心,工作量非常大,目前科室仅2~3位医生在倒班。
这次面对已知,他们仍在拼尽全力。
有人带病为患者抽血,患者心疼地劝她休息,她只是摇了摇头继续工作;有人感染第一天带病上岗,吃完退烧药后继续强撑着问诊;有人高烧坚持上班,突发惊厥、呼吸急促,被抢救1个多小时才脱离危险,事后坚持带病上岗,坚守一线。
图源:视频截图
所有专家都在说,感染之后要静养、要休息。难道这些医护不知道吗?
他们只是没有办法,面对每日剧增的感染患者,他们只能先放下家庭、放下身体,和同样“需要静养”的同伴一起来面对这段特殊时期。
无论是以前抗战一线,还是如今奋战在日常岗位上,无论是被赞美、被尊重,还是被误解、被埋怨,为了病人,他们一直在。
这些,所有人都应该看到。
02
他们都在勇闯“重症高峰”难关
近日,海南、浙江、四川等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上也介绍:
“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重庆、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而疫情峰值之后,往往是重症峰值的到来。
现在全国重症患者都在增加,急诊量激增,危、急、重病人比例增加,是目前很多医院的现状。
比如武汉协和医院成为自12月7日以来湖北省救治危重症合并新冠感染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共收治新冠感染患者16358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为5414人,占总人数的33.1%。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医护们熬了多少夜?又面对了多少困难?
在急诊,很多医生都顾不上吃饭、上厕所,甚至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在ICU,时间都是以秒为单位计算的,每天约有数十名患者需要救治。
一位主任医师透露,急诊抢救室平时接诊8~9个病人,最多18个,现在出现了32个病人,平均年龄80多岁,已经开始加床。从病历来看,这些高龄老人多数伴有发热、重症肺炎和其他基础疾病,在抢救之后,他们多数都要被送往专科ICU或综合ICU接受重症监护。
但ICU的收治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扩建,短时间内最多扩建10张床位,而且ICU医生培养的周期很长。
没医护,没床位,没设备,甚至没有呼吸机,这是医护罕见的“至暗时刻”。提速、扩容,在救治中实现“不可能”,这是医护迎战重症高峰的必要准备。
这些,所有人都应该知道。
03
他们都在支援救治新冠感染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的重心从预防转向治疗,很多医院都调整了应对策略,第一位的就是要保障急诊、发热门诊病人的收治,各科医护人员都上前支援,确保病人“应收尽收”。
有医院下发通知:
“因近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爆增,为缓解医疗资源,各外科科室暂缓收治择期手术患者,将有限床位用于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救治。”
另有医院通知:
“由于新冠感染患者剧增,按照上级指示,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为了避免各科扎堆收治患者情况,现将外科收治患者顺序作如下调整:患者收治顺序为骨外一、骨外二、骨外三、骨外四、耳鼻喉、泌尿外、普外一、眼科、普外二、普外三、口腔、肛肠科、妇科。每科收治上述患者3人为一轮,按顺序收治,各科不得无故拒收患者。”
有一名骨科医生表示,近日收治了十几名呼吸科患者,但并没有内科医生进驻。
所以,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外科医生收治内科患者,儿科医生去大内科值班。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意味着医护有风险,治好了是救死扶伤,治不好就是超范围执业啊!
因为《医师法》规定,医师不按照注册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医生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外科医生内科化,内科医生重症化,面对源源不断的感染患者,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们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救人啊!
这些,所有人都应该了解。
疫情三年了,我们所有人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他们——逆行中的医护人员。
6000元补贴,他们值得!再多也值得!
他们穿上白大褂来到医院,就是医护人员;但是脱掉白大褂回到家中,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段时间他们内心也会有委屈和怨气。
6000元不仅仅是一个津贴,更是一个被鼓励、被支持的出口。
另外他们需要的更多是理解,是认可,就像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为他的2000多名员工手写的那封信一样:
“在长时间的多重压力作用下,每个人的情绪都到了需要宣泄的临界点,假如你们骂出来舒服点,我愿意接受你们的骂声,但是希望大家发泄完后工作要继续做,因为我们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我们要对得起身上的这件白大褂!”
参考资料:健康界、上海卫健委等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奇葩!“双眼皮”术后自觉不适,患者要求法院枪毙主刀医生丨医眼看法
☟戳这里,更有料!